我才看到31集
所以目前還無法寫感想
我只能說看到現在
我蠻同情羋姝滴
一個楚國的嫡公主
因為愛上了秦王贏駟而遠嫁到秦國當王后
但是婚後生活卻不是想像中的美好
因為妹妹羋月備受秦王的寵愛再加上親信玳瑁姑姑的挑撥離間
致使羋姝逐漸黑化....
==========我==========是==========分==========隔==========線==========
《羋月傳》觀後感
羋姝:走不進靈魂的愛,再努力也蒼白。(轉貼自 http://www.weibo.com/p/1001603928280741869256 )
中國現代作家、文學家錢鐘書先生曾經用一句話概括了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我則認為只有這樣的婚姻才長久,這樣的愛情才完美。
近來電視劇《羋月傳》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熱播,已播出七十多集。來自各方面的評論隨劇情的跌宕起伏也忙的熱火朝天。不乏有網友罵羋月心機婊,也有另外陣營罵羋殊心狠手辣。~O(∩_∩)O
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我則非常同情羋姝,因為她到死的那一刻都不曾明白秦王根本沒有正真愛過她。說到情分,充其量也只是比後宮其他嬪妃多了一份傾心和關懷,秦王娶她只不過是當時政治需要,再加上她年輕漂亮,相貌端莊,說喜歡尚可,談愛則不足矣。可悲是她一廂情願覺得當初秦王只屬於她的心,卻被羋月(同父異母的妹妹)橫刀奪愛。能強走的愛只能表明愛的不夠深,更何況羋月未曾強奪。
我個人認為羋月愛秦王沒有秦王愛羋月愛的那麼深,因為羋月心裡還是留有位子給黃歇,儘管有緣無分。另外,羋月對秦王的愛不僅僅局限在於男女之情,更多的是父輩、兄長之間的依賴,君臣之間的崇拜,知己之間的傾心,所以羋月對大王的感情從未主動爭取。
秦王則不同,到死的時候都還替他們母子著想,臨行時還要帶走心愛之人的一縷青絲,即便駕鶴西去還要留個念想。這種大愛怎能不讓人動容,那幕場景估計在坐的羋粉們可伶地當時沒有準備充足的紙巾,賺了不少淚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出自《詩經.小雅》。他秦王若真想得到,整個秦國的女人都是他的,何苦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呢?
首先不得不承認秦王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心懷天下,舉目四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並非楚王之類的好色之徒,燕王等昏庸之輩。所以,比起容貌來講,這樣的明君更愛的是才華是品德是格局,朝廷用人之際對於有才華的謀臣求賢如渴,更何況身邊有謀略之道存將相眼界的女子?
秦王愛才,另一個側面足以顯示,當時秦王準備追回蘇秦,羋姝則將羋月在承明殿為何沒有特意舉薦蘇秦的用人策略一字不落的向秦王陳數一遍,秦王當時看羋姝的表情是從未有過的欣賞和贊許,誇羋姝深明大義!
秦王與羋姝(姐姐)談論較多的是家常,而與羋月(妹妹)談論的是國事。並非秦王不給羋姝機會,實在是羋姝不懂朝政,格局太小(井底之蛙)。秦王的女兒夢贏被趙國挾持的時候,秦王同樣的問題考驗了羋月和羋姝,最後秦王採納的是羋月的意見。秦王將四方館百家爭辯投簽的數量作為朝政決策的參考,羋姝則認為大王這樣行為太過草率不嚴肅。而只有用羋月懂他,認為是廣納眾家之長,兼聽天下才士之言,覺得方法新穎。
若羋姝如羋月那般有謀略之道,治國之才,秦王自然是更加親睞。可惜,她天生對文墨不感興趣,對國事毫無主見,因此才把更多可以跟秦王共處的機會讓給了有格局的羋月。說句不好聽的是屬於她無能。再加之羋月性情純良,不貪榮華富貴,不爭名奪利,與後宮勾心鬥角的婦人相比,大王豈能不愛?
但凡境界高格局大的帝王也好還是如今功成名就人士也罷,缺的永遠不僅僅是一個花容月貌的妻妾,而是能說說心裡話,同時可以分擔國事憂愁的知己。
秦王要的並非愛他的人,而是懂他的人。能夠懂他的欲言又止,懂他身為國君不可向外人道的無奈,懂他面對國事與兒女之情選擇的痛苦,懂他秉承列祖厚望一統天下志向。能走進他靈魂深處的女人正是羋月。妻妾與秦王乃名義上的夫妻,而羋月與秦王是靈魂伴侶,所以秦王心裡只有羋月。前者我說過,錢鐘書先生曾經用一句話概括了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我個人認為只有這樣的婚姻才長久,這樣的愛情才完美。
秦王對羋姝的愛是妻子的角度,而對羋月不僅僅是妻子,有情人和知己的成分。劇中,羋月私下調皮的叫一聲“老伯”,撒撒嬌讓“老伯”背,這樣的情趣更讓人感到憐愛,就如送上可以安神的香包,如此有情。而其他妃嬪更多的是敬畏之心,貪圖富貴,少了很多的情致。羋月的才華可以幫助秦王整理奏章,出謀劃策有如周朝姬發的妻子(皇后)邑姜般輔佐君王之功。從秦王帶羋月祭奠商鞅的事情來看,在他心中羋月絕非一個妃子的地位。而其他的妃嬪不過熬碗湯,送點羹,傳宗接代盡點兒妻子原始的職責罷了。
劇中羋月難產,秦王毫不猶豫要保住羋月,因為他知道羋月是無人可取代的,當羋月暈厥,秦王不顧眾人攔阻大呼“我要讓你活著,讓你到承明殿,給寡人整理書簡,還陪寡人看大秦一統天下。”生死之際,秦王如此不顧自身狀況,拿出帝王君臨天下的霸氣鼓勵心愛之人,瞬間讓我感動的稀裡嘩啦,覺得即便羋月死了也值了。她得到的不是一介凡夫俗子的愛,而是一代稱霸天下的王者的心!
大秦一統天下是做為君王和臣子的志向,但是秦王為何單單跟一個後宮妃子大呼自己的豪言壯志,而並非靡靡之音兒女情懷?由此可見秦王將羋月視為一同並肩作戰的將士,英雄惜英雄的豪情,他們有太多共同之處,就像伯牙與子期。 高處不勝寒,沒有她秦王便覺得孤獨。
所以,靈魂上的默契才是婚姻最牢固的狀態。越是有思想有境界的人將靈魂伴侶看的越加的重要,也就是為什麼農村人的離婚率低的原因,並不是我瞧不起農村人,同是一個鼻子,兩眼睛,同是凡夫俗子……區別在於,不是特別需要靈魂上的成長,只是單純搭夥過日子。
說到這裡想起藝人王菲的感情,王菲絕對要的是靈魂的伴侶,而謝霆鋒正是最能懂她心靈的人。所以王菲在其他人面前是女王范兒,只有在謝霆鋒身邊才是一個小女人乖巧的形象,甜美的笑容,幸福的表情是裝不出來的。
==========我==========是==========分==========隔==========線==========
【支持駟月,秦王威武】 (轉貼自 http://tieba.baidu.com/p/4260777334 )
看完全劇,感慨良多。決定淺談一下對於影響羋月一生的三個男人的看法。個人認為,在人物形象刻畫上秦王的人格魅力是最高的,黃歇次之,義渠王最次。既然全劇是圍繞羋月展開,那麼他們與羋月的感情糾葛便是全劇最大的看點。他們都是愛羋月的無疑,但黃歇的愛像甘澈的泉,飲之如飴,也正是初戀的清純甜美。義渠王的愛便是烈酒,飲了獲得的是片刻的快感和暢然,但酒勁過後留的是苦楚,而贏駟的愛即如茶,是那種陳年的普洱,芳香醇厚,越是經過歲月的沉澱越能體味其中的美好。
大結局時羋月告訴兒子她心中除了江山社稷還想要有相互扶持的一雙手。從中透露的是她理想中生活是要家國安定,既想縱橫天下,謀國之政,又可以和愛人白頭相守,互訴衷腸。她一生的追求,莫過於這兩點。幼年在楚國受盡苦楚,從小目睹宮廷權勢之爭給她帶來的劫難讓她有的是如男人般不屈的靈魂。而黃歇的出現讓她看到生活中希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此時的她正如劇中所言,男女之情,白水鑒溪。因為她此時的視野僅限於此,黃歇對她傾心的付出,羋月愛上他是自然而然的事。可錯過了彼此,便是註定一生無緣。時光荏苒,當他們在聚守,卻是滄海桑田。黃歇沒變,羋月變了。無論是在咸陽還是在燕國的相遇,羋月從中展現的不在只是單純的兩人長相廝守,而有了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信仰。黃歇懂她只懂一半,她深信大爭之世,不爭則亡,她要進,要攻,要伐。黃歇深受楚禮之教,他所追求的政治信仰是守國護國,以禮教治國,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在當時群雄角逐,禮崩樂壞,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的年代裡,他的追求,無疑是落後的。所以在建立在他們二人信仰之上的感情也是蒼白無力的,回不去的終究是回不去的。
而對於贏駟,我是最為欣賞的。可以說他和羋月是同一類人,羋月的兩種追求也是他的追求,他懂她的全部。羋月在他的薰陶下成長為出色的政治家。能給一個女人小家之愛,是任何一個男人都能輕易做到的,但給與她政治信仰,有正確的大局觀念,除了秦王,無人做到。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羋月不同與其他女子的胸懷和氣度之上,她好學和聰穎的天賦,她如男子一般審時度世,便註定贏駟對羋月的深愛。可我最為看中的是贏駟對羋月的包容信任,對她的寵溺疼惜。只有在羋月面前,他才是老伯,只有在贏駟面前,她才是小丫頭。
帝王,尤其是出色的帝王勢必會有心機和手段。贏駟亦是如此,他對羋月的追求是有高明手段的,但僅出於他對她太過用心,太過用情。試想有哪個王可以對一個本就屬於自己的媵妾推心置腹,只為她的心,不圖她的身。當初戀不在,贏駟有這個自信和心力去守護羋月。羋月說過,悅己者易,知己者難。這何嘗不是贏駟的心聲,王者,註定孤獨。後宮的女人沒有人懂他,成天只盤算著自己的榮寵。就連羋姝也未嘗不是,一國之後,卻只有婦人之見,從贏駟和羋姝的交談中可見,他對王后的失望,其實愛一開始也只是羋姝的一廂情願而已。後面羋姝在政治上無能的表現也無可厚非。只有羋月真正走進了贏駟心裡,住在了贏駟心裡。
他的愛很隱忍,有朋友說秦王的愛在羋月生產那一刻才體現,這麼說的未免不懂贏駟這個人物。他對羋月的愛有太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讓羋月私見黃歇。從他的行為舉止來看,他是在賭。他曾說過天下是賭局,那麼他與羋月和黃歇亦是賭局。觀劇中他食不下嚥,他巧妙制止羋月的實情相告,他見黃歇時背向而立,眼中卻含淚光的焦灼等待,一系列的舉止透露出的是內心活動的波瀾壯闊,其中滋味,無人知曉。當看到黃歇隻身一人前來,他會心而笑。回頭面對羋月時他們彼此心照不宣,他做的是愛撫他的小丫頭,給她停靠的肩膀,讓她宣洩的委屈和愧疚。贏駟一生都是用心去愛羋月,這樣一個英雄,也害怕自己的女人的心離自己遠。當臨終時羋月那句看似不經意的如兄如父,讓他遺憾。也許,那時的羋月不懂如何表達她對贏駟的感覺。她叫老伯,她說的如父如兄她自認為是最好,有時,愛的深了就不知道了,她的老伯,她的第二個大老虎註定成為她一生的痛楚,哪怕在他們的兒子面前,她也諱莫如深,不願將這傷口撕裂。只是命運弄人,讓兩個相知相通的人卻不能相守,既然不能,那羋月便替贏駟活下去,為他們共同的政治信仰活下去,去完成他畢生的宏願,當伐楚時想到贏駟,她便義無反顧,可以說她後半生在精神上的寄託便是贏駟。
提到義渠王,他的簡單四字概括足以,有勇無謀。如果說黃歇懂羋月一半,贏駟全懂羋月的話,那翟驪就是完全不懂羋月。羋月要的家,翟驪可以給,但前提是將嬴稷排除在外。他的愛是自私的,他對羋月的愛只僅限於他看到羋月身上不同於其他女子的灑脫英武,像義渠的女人卻又有楚女婉約可人,有與生俱來的高貴冷豔。所以他願意為她捨命,他的俠義豪爽讓羋月欽慕,但他對嬴稷的態度,對政治的短見,對秦人和義渠人的涇渭分明讓這份愛承受不起,試問有哪一個母親願意放棄兒子選擇和情夫遠走高飛?他與和嬴稷的關係處理不好,很大程度上他有主要責任,以嬴稷的孝順仁慈他是有機會的,嬴稷的忍耐他不屑一顧。他接受羋月卻不能接受她的過去,質問羋月與黃歇相見,從這一點上看,比之贏駟的坦然和相信,他差的太遠了。若說這樣相互維持的話,倒也不是不可行。但翟驪對秦國的貪婪,對民族融合態度的冥頑不化,對政治的不懂,便註定他與羋月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分裂秦國,不忘義渠人的血性,這觸犯了羋月的底線。所以他的結局便是註定走向死亡。
從劇情看唯有贏駟是最適合羋月,這樣的男子才是英雄,才是更讓人留戀和嚮往的。
==========我==========是==========分==========隔==========線==========
駟月為何情深,為何喜歡方版秦王嬴駟 ( 轉貼自 http://tieba.baidu.com/p/4368526885 )
西元前311年,嬴駟去世,。西元前265年,羋月去世。
2014年,壩上草原,方中信和孫儷開始了嬴駟和羋月的相見,他T-shirt , 鴨舌帽,休閒外套,她緊身褲,駝色外套,墨鏡,任然是十幾歲的年齡差,在她擁有娛樂圈中羋月一樣的地位之前,他早已少年成名。51歲的他經歷了和嬴駟一樣的傳奇過往,已成熟踏實,低調。兩個人和他們的另一半都是圈內模範夫妻。
她叫他方老師,他叫她儷姐。放生祈福活動中,他著古裝焚香,她著現代裝放魚。
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隨劇組輾轉象山,涿州,橫店。
當她也穿上羋月清麗雍容或高貴冷豔的著裝時,正如劇中的驚鴻一瞥,和挺拔偉岸的他站在一起超級cp,於是他們復原了西元前西元前338到311年之間的駟月CP。
他的胸肌和腹肌剛好滿足了嬴駟作為一個少經流放,身經百戰的君王的身體特質,180cm+的也滿足了蔣勝男作者對嬴駟極高身材的要求。那麼說到鷹顧狼視,方中信會在他沉下臉來憤怒時,放大瞳孔,閃出淩厲的光來,確實滿足了嬴駟作為霸氣的君王的特質。
方中信,天庭飽滿,眼神深邃,濃眉,鼻樑提拔,嘴唇厚薄性感,五官俊朗,面骨在棱角和圓潤間恰到好處,臉型長而不瘦,當他束髮著冠之後,把自己臉上的所有優點都凸顯出來了,器宇軒昂,皓齒明眸,鳳目龍准,“真人君之相。”雖然沒有辦法滿足小說中對他鷹狼之相的描述,卻給了嬴駟一個人君的前提。
孫儷,眉眼鼻唇皆美,各具風韻,精緻五官組合她的無可複製,百變女王。她的容顏,絕非驚鴻一瞥,而是經得起歲月推敲,給人的美,不同角度,不同的驚鴻,耐人尋味。一旦喜歡,便不會忘卻,無法戒掉。身姿柔軟,靈動細長。
孫儷翩若驚,方中信矯若游龍,兩人同框,在鏡頭下以他們的方式述說著駟月。片場裡,他耐心聽導演講戲,細心領悟,她活潑可愛。戲外,都是爭分奪妙背詞。他普通話不好,尤為辛苦。劇組的冬天很冷,戲服薄,他的手經常凍得通紅,探班時他披著軍大衣吃飯的樣子被收錄下來。嬴駟劍法不凡,而方中信武術基礎差,當他和替身同步時,已經付出了巨大努力。對戲的時候還不慎打到眼角。他腰有舊傷,嬴駟和羋月之間的公主抱,背,就落到了他和孫儷身上。孫儷還是那樣清麗可愛,在他背上還不忘拍拍他的屁股,“駕!”大老虎快跑。而他,真的被孫儷感染到了,笑得,跑得那樣開心。
2015年11月,北京發佈會,她書法遒勁方正,他也揮毫,一手好字,字如其人,將“羋月傳”三字寫的溫潤不失霸氣。
方中信表演出來的嬴駟,為什麼會打敗一眾帝王表演藝術家,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喜歡,然後中毒幾個月解不了,進而去找方中信其他作品發現都不是秦王駟的感覺。孫儷稱看完整個片子,喜歡的是秦王,不知是否契合了羋月最後愛上嬴駟而不自知呢?反正彌補了方中信這個低調謙虛,粵語挑戰陝西秦王的可愛大男人。
嬴駟即位,雙手撐住城牆,對自己的死敵,俯身冷眼,君王權術,少年持重。羋月祭奠心上人,他背過身,仰頭,心酸,羨妒。羋月求侍寢時,他的失望,痛心,憤怒。一句“她要寡人幫她嗎?”放杯抬首時,眼皮輕眨,轉換出多少無奈。反譏姐姐的打趣看向庸芮時,眼神壞笑中多少羡慕,那個人她不愛自己。邂逅羋月,看她遠去的背影和對自己封閉的心,眼神又是失落。
羋月在承明殿前吹排簫,他願意聽她傾吐情思,他知道她還不愛他,一步步走向她伸出那只實際上被凍得通紅的大手,以暖笑包容她,給她依靠。不知孫儷和他對戲時,是如何面對那雙盛滿水盛滿情意會說話的大眼睛的。三次,更衣,近距離接觸,把嬴駟對羋月那種隱忍,試探,情不自禁,無奈,等待,寬容以及對自己的壓抑,並且不同的程度,程度的遞進,通過眼神嘴角都表現出來了。
嬴駟在孟嬴出嫁時,紅紅的一隻左眼,轉過臉,為父為君的無奈,不舍,愧疚。脆弱被姐姐識破時尷尬的嘴角。等待黃歇時眼神的暗滯,站在半明半暗之間。看到羋月給自己整理書簡時,眼神略過的欣賞,欣慰。
他在羋月難產那場戲,對後宮眾人斥責,面對把自己最愛的人設計得命在旦夕,跪倒在他面前這群各懷鬼胎的人,他圓睜的怒目,淩厲的眼神,射出劍一樣的寒光,微紅的血絲,噴薄火一樣的怒氣。斬釘截鐵的語氣,極大的音量,君威不容挑戰。當孩子出生,他擔心羋月死去而驚,懼,化為停留在他臉上片刻的呆滯。直到確定羋月安然他才如釋重負,深吸氣,吸了一下鼻子,將淚抑回,然後放聲大笑,笑的渾厚,笑的放縱。因為他承受了剜心之痛,失而復得。
正式和羋月在一起後,他挺拔,偉岸,雍容,受到愛的滋潤的君主,迅速年輕不少,和孫儷此時CP感爆棚。和羋月在花園那場戲,“今晚就送過去”暗含的意趣,被大監識破時,略帶尷尬的,邪惡的壞笑,隱喻了男人的深情與淫欲。做羋月鄰家老伯的時候,他的眼神真誠熱烈,澄澈如水,含情脈脈。戲耍楚王時,男人的壞笑,奸詐。調戲胖廚娘時戲謔的笑,風趣不失風度,間接打了楚王的臉。將刀搭在楚王脖子上時的胸有溝壑,雲淡風輕。相遇魏頤時含蓄的誇讚,眼神既不能像對羋月一樣的直接溫暖,又要表現出被她美色的吸引,只用了一分熱情,柔大於暖,藏幾分懷疑。在朝堂對司馬錯和張儀爭辯的不置可否,實質洞若觀火,早有主意,那種大局在握的淺笑。和嬴稷時表現出對幼子的喜愛,對幼兒幼稚世界的耐心,全程直視孩子,目光暖,還偷偷親了一口,充滿父愛和未泯的童真。
嬴駟去世,兩人飆演技,互相沉浸在對方的氣息裡。方中信將這個功勞歸於孫儷,我卻覺得這是他對於嬴駟孤獨鐵血一生的理解,彌留之際他內心最柔軟的弦,他眼角滑落的那滴清淚,正是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及,被撕裂,正是方中信多年沉浮的積澱下來的心境。
嬴駟和羋月之間超脫於君與妾的感覺很難表現,然而方中信和孫儷卻很好地做到了,我們透著螢幕看到了他們那種相敬如賓,伉儷情深。黑色紅邊的狐裘,顏如渥丹,佩玉將將,雍容虎步,蜿蛟禦龍,秦君出終南。質樸的內核,帥氣的外表,精湛的演技,沉澱的氣場。方中信將嬴駟的特質化為自己的各個部分,拿捏的細緻精准,滿而不溢。
方中信給了嬴駟一張完整而清晰的臉,也將自己特有的魅力賦予了嬴駟,我們需要慢慢品味這醇烈的溫酒,每一口都是驚喜。
==========我==========是==========分==========隔==========線==========
她這一生,只作他的解語花 (文章轉貼自 http://tieba.baidu.com/p/4242980267 )
你在我心底播下一粒種,我隨著你的呵護和澆灌,等待它花開花落,長出愛的藤蔓——淺談羋月的三段感情
縱觀羋月的三段感情,其實每一段都是如此刻骨銘心,但是,那句被問爛的“羋月到底最愛誰?”,相信各說各的道理,作為駟月黨的一員,或許以下之言有失公允,但是,無論誰人,誰又能真正說得透徹無疑。(本文純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黃歇應該是最早進入羋月感情世界的男人,他所給予的愛是最為純粹的幻想式的愛,青青煙柳,花前月下,君子只望,伊人安好的兒女情懷。君子式的情愛,好就好在純一不雜,壞就壞在太過於純粹,即便到了後來,羋月遇到了秦王與義渠君的時候,即便到了後來,羋月經歷了家國動盪的時候,黃歇對於羋月的愛也依舊是過於純粹了。但是,黃歇的問題就在於幻境般的自我,他沒有全幅看透羋月的所求,他以為花前月下就是給她的足夠,也是最好。他能理解她,但是卻在關鍵的時刻把握不住她,於是,在面對機遇來臨的時候,他通常沒能將一腔琳琅美意訴諸於口,難以言盡的遺憾,倒是有誰念西風獨自涼的清落感,終究造成了一次次的錯過,回歸于雲清水淡。
再跳到最後與義渠君的感情,請注意當時的羋月,已然不是單純的小女子,更為重要的是,她的思想已經被秦王引領達到了一個新的見識高度,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成就什麼,所以,她與義渠君的感情,正好與黃歇的相反,就是太過於不純粹!是情人之愛又包含著家國的抱負理念,義渠君理解不了她,更駕馭不了她,這個男人,是憑著血性去愛她,是原始的衝動的愛,只知道義無反顧,只能做到愛她這個人,卻不能做到同步於她的思想。男人的眼界只局限于這個女人,他的感情不隱蔽,不晦澀,不內斂,是肆意跋扈,是赤情裸意,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被這個女人圈死,桎梏而終,可這個女人的眼界卻還在不停地擴大著格局。義渠君對於羋月的天下蒼心而不解,也不能對於她所執著的天下事盡半分心,他只是給她個人全部的愛,但是不夠,不足以滿足這個女人的胸懷和志向。如此,之於羋月而言,她所回饋給義渠君的,也只能是帶著赤裸裸的利益較量和政治考量,可以說,羋月之于義渠君,更多的是利用式的愛,是經過深思熟慮,考量後的利弊權衡,太多外在的因素干擾,造就了審時度勢般的取捨。
而羋月對於秦王呢?
我不排斥眾說的“如父如兄”的情感,因為若要談及他們二人的感情,如父如兄是秦王給予羋月最早的感覺,也是最直接的感覺,這一情感擺脫不了,更無法回避。這種感覺貫穿於二人情感糾葛的始終,但是,如父如兄之感並非二人感情的首要!這部分情感至於秦王與羋月全部情愛中,每一階段佔據了多少,影響了多少,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昇華的,彼此都是玲瓏心透之人,心目朗明,瀟灑對世,如父兄之感,是他們後來將家國大義糅雜了一起後的情感藥引。這種感覺只是彼此深愛的一個引子,從最初因為感動感激而獻身開始,那時秦王把握住的僅僅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小女子,她的排簫聲隔著承明殿的正門吹進他的心裡,一草一木落於他的眼中,都是具備濃稠的情意,無可否認,他先於她動的真情,在那未曾發生一事的第一夜,他的承明殿,成了她最大的心靈庇護之所。他想要她,卻更為尊重她,這本質上的起點高度,讓她對他的感情先是由仰慕開始。之後的諸多事,秦王都是不斷從精神上引領著羋月的思想,豐富羋月的見識,他心裡清楚,他完全有能力可以駕馭她,給她指引出方向和道路。他從最初以王者的強權要求她悅己開始,到最後她自然而然地成為與他相知相伴的知己,這個過程,秦王做到的,是展現給她的一位君王應有的胸懷和抱負。秦王自是明白羋月是個不拘泥于世俗的女人,身上帶有的果敢與膽識,可以讓她做出可獻身卻不可獻真心的事。但秦王要的既是她的人,同時也要她的心,他清楚地明白,她不會因為獻身而愛上一個人,更不會隨便將愛掛之于口邊。所以,秦王對於羋月的愛,不同黃歇的纖纖小兒女式的告白,也不同于義渠君的血性強奪式的直白,他是從如父兄般的精神引領者為切入點,滲入於羋月的心底,讓其在心底潛移默化中轉化為愛情。他是要在征戰秦國疆土的大業之時,也一步步要征戰這個女人的心!他思想上高於她,自然能夠從思想上啟發她,讓她真的從一個小丫頭成長為他的解語花,更甚者與自己比肩。就像當初秦王對羋月所說:“你的心比誰都野”一樣,他能洞悉她的潛質,把她培養成自己的靈魂伴侶,陪自己看同一個角度,走同一條路,朝著同一個方向,最終達到:羋月思秦王之所思,想秦王之所想!這是一種君王唯我尊的強勢霸佔,但也是一種君王索我要之愛的方式,他要讓她的心全然由他引領,她的心也全然被他洞悉,所以,如果羋月不愛秦王,那麼她一定不會打開心扉,任由他來引領我心,哪怕直至自己終老,她所做的,也依舊是秦王當初所做的延續!
是否記得秦王對羋月唯一的一次動怒是因為什麼,那是羋月要求分封稷兒蜀地的時候。他惱怒,不是因為羋月不懂他的心,恰恰是因為羋月太清楚他心裡所想,卻還是背道而行。他是因為羋月那次的心跡不願隨他引領而怒,更重要的是,他的這個女人,獨獨的這一次不願,讓這個男人甚為擔心,擔心是否表示她已經不愛自己了。這種不確定,造就了秦王這一次的怒,於是,才有了後來花園銀丹草的試探,他要再次探明她的心——你不願隨我所思所想,是否你也不願再愛我了?當秦王得知:“香囊是前兩日便做好的”,寬慰安然的笑帶著融暖的眼神傳遞給眼前這個女人——他已然探明了她的心,根本不需掛附於嘴角,只是他還想再次確認,因為太愛,所以哪怕心智已經清明,卻還是想要她付諸於口的那句首肯。待得到“當然記掛”這四個字的時候,想來秦王的內心該是頓時沾染了日光,極具溫度的。於是又有了接下來的追問:那你為何還要帶著稷兒離開寡人……其實沒吐口的話,應該在之前加上——既然你愛寡人,心裡有寡人,那你為何還要帶稷兒離開寡人?如果此刻羋月不回答,或者言語有吱嗚,那才說明她不愛他,她之前的一切都是托詞。但是,她明示了心中對於秦王的所有牽掛,只是,這個女人還有對於孩子的顧慮。這才是最真實的愛情,相較與黃歇的純美之愛,雖純卻愛得狹隘,相較與義渠君的情人之愛,雖烈卻愛得功利,羋月與秦王的愛才是最為質樸無華的愛,道是“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這種未言一語愛字,卻將彼此心跡全盤托出的愛意,也只有是站在同一個高度,有同樣見識的兩人才會傳遞的情感。情到深處,默契無言,一個眼神,便已情定乾坤。她這一生唯一仰望過的男人,她也用自己的一生,活在了他給她指出的那片天地之下。
尤為記得深刻的,是羋月從開篇起,唯一的一次慌亂。那是在聽聞秦王吐血病重,申訴要侍疾的時候。如此沉穩篤定的女人,在弟弟險被人殺,葵姑險些喪命的時候,也沒有像這次這般慌亂得一塌糊塗,她一路狂奔,踉蹌錯步,急切卻無抑制,無神卻碎了斛鬥,她最原始的本能反應,一一昭示著她對秦王的所有愛意,如此不要與我爭辯這僅是一種關心,關心則亂,亂則乃用情太深。這與儲位無關,與位份無關,只與那個枕邊人的生死有關。那一刻,她只想著床榻上的是她的夫君,她忍受不了與他的生離死別,更忍受不了待到他彌留之際,她還未能陪他看盡大秦一統。
羋月是悟到了,她獨自完成了內心的翻江倒海,不予任何人知。真正愛一個人,便是隱忍悲苦,予他圓滿!羋月將與秦王的情感放置于家國大義之中,延續他的志向,繼承他的抱負,她所做的一切,不是因為她愛的這個君王是她的男人,而是因為,她愛的這個男人恰巧是這個君王!於是,因為愛他,她走的是他的霸業之路,她延承的是他的志向與膽識。就因為羋月真愛于秦王,她才在後來為了回秦,而又一次負于黃歇的示愛,也就因為羋月真愛于秦王,她才在後來稱帝,義渠君要分割秦國領土的時候,更對其忍淚殺之——那是大王的領土,我容許你侵佔我的身體,卻不容許你侵佔他的疆域!
==========我==========是==========分==========隔==========線==========
Apr_jia (文章轉貼自 http://tieba.baidu.com/p/4234590545?pn=17 )
整理完駟月集,忍不住說一說方先生
方先生版的秦王,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帝王形象
這個年齡層的帝王中顏值最高的一個
卻絲毫沒有因為顏值而忽略他的演技
沒有大吼大叫吹鬍子瞪眼
沒有誇張的表情戲劇化的表演
與這部劇的人物設置,劇風完美融合
總有一隻背在身後的手
精准深邃的眼神
面部細微情感的轉換
那無法被情意看透的內心
無可挑剔雕塑般的側顏
從盛世到暮年
在方先生的演繹下呈現出了最完美的秦王,最符合羋月傳的秦王
那篇方中信打敗一眾帝王表演藝術家的文章讀起來暢快淋漓契合我心
對劇中人物的揣摩,情感呈現,拿捏得恰到好處卻又如此行雲流水絲毫不見雕琢的痕跡
霸氣外露又不失穩重細膩
更讓人驚豔的是,印象裡出演電視劇的方先生似乎被TVB劇和現代倫理生活劇定型
在電影角色裡的光芒也沒有被過多的重視
但是方先生版的秦王,完全看不到現代劇的任何影子,完全的脫胎換骨
看完秦王,翻出方先生以前出演的劇,建築有情天裡鐘國強,每天愛你8小時裡的Patrick
竟有判若兩人的感覺
佩服鄭導的眼力,佩服方先生的實力
方中信,是羋月傳最美麗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