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嵐山
繼續前往下一站--金閣寺
嵐山 金閣寺的交通方式如下
從嵐山站搭嵐電到帷子ノ辻換北野線搭到北野白梅町
出來後左轉,轉乘京都市巴士101、102、204、205到金閣寺道下車
金閣寺道的路口就是這家日本知名的品牌
在京都到處都看得到"她"
從這裡右轉
直走就可以到達金閣寺
通往金閣寺正門的通路兩旁滿是楓葉
有紅有黃有綠
美不勝收
陽光穿過樹間灑落在地面
少了咄咄逼人的熱氣
卻多了一絲溫暖的Fu
這就是秋天的
鐘樓
門票(¥500/成人、¥300/兒童)
金閣寺的門票很特別
就是一張"符"
金閣寺為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古剎,正式名稱為鹿苑寺,建於1397年(日本應永4年)。鹿苑寺這個名稱取於日本室町時代第3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法名。因為寺內主要建築舍利殿的外牆以金箔裝飾所以俗稱「金閣寺」。
由於足利義滿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碧輝煌,當時的人就已稱其為「金閣殿」。足利義滿死後,其子遵照他的遺願,勸請夢窗國師開山,將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為禪寺,並以足利義滿的法號命名為鹿苑寺,山號則為「北山」。在應仁之亂當中,鹿苑寺大部分的建築都遭到燒毀,只有舍利殿倖幸,成為北山文化唯一的古蹟,因而被日本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列為國寶。
走進入口處不久
就看到左邊一大群人圍成一團
原來這個地點是拍攝舍利殿的最佳位置
費盡千辛萬苦
終於擠進人群中
我擠我擠我擠擠擠
終於擠到了最前面
哇......
舍利殿
喀嚓喀嚓~~~
相機聲音此起彼落
好不容易擠到這麼好的位置
當然要多拍幾張囉
遠景、近景、主景、前景...
各種角度都各拍好幾張
時近下午2點
太陽當空照
照得舍利殿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燦爛耀眼極了
1950年(日本昭和25年),舍利殿因為一名名為林承賢的見習僧人(當時21歲)放火自焚而完全燒毀。就連供奉於殿中的國寶、足利義滿像等也一同化為灰燼。這名年輕僧侶毀滅這棟屹立5百餘年的傳世建築的理由是,“ 他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 ”。
這個事件不僅造成全日本的震憾,也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現存的舍利殿是1955年(日本昭和30年)根據原樣重新修復建造。重建後的舍利殿沒有被指定為國寶。1987年(日本昭和62年)全面換新舍利殿外牆的金箔裝飾。
日本知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金閣寺》,描寫外表醜陋卻追求極致美的小和尚--溝口,在此修行時,每天凝視金閣寺之美與愛恨牽絆,最後內心無法承受,於是放一把火,擺脫對美的瘋狂愛戀。文學小說情節雖然是虛構,但是當年和尚縱火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無解。
此建築裡面祭拜著觀世音菩薩的骨頭所以稱之為舍利殿。舍利殿位置鏡湖池中間,有3層閣樓。第1層是法水院,為寢室建築。第2層是潮音洞亦稱觀音堂,武士宅第式建築。第3層是究竟頂,中國唐朝式建築,搭配象徵佛寺的花頭窗。3種不同的建築風格巧妙的調和,在第2與第3層的外牆上有著數層的金箔裝飾,在陽光照耀下金碧煇煌,絢麗奪目。塔頂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
金鳳凰
安民澤和白蛇之塚
龍門瀑布後方有個安民澤,池中央的島上建有西園寺家的守護神「白蛇之塚」。法海和尚用佛法將白素真永鎮雷峰塔下,這段中國民間的淒美愛情故事用來造景,似乎象徵佛法無邊,回頭是岸的意思。西園家用他來乞雨。石塔為中國造型的五輪塔,代表著天、風、水、火、地用來當墓石用。
安民池前的三尊石為佛教三尊之寫意象徵,讓池與石的組合成佛教崇高之境界。
若有錢又有閒的遊客
可以選擇在楓紅樹下來杯抹茶+菓子
渡過悠閒的午後
今天走了2間寺廟
有點累了~~~
還是早點回飯店休息呗